“1+2+3” 乡村产业体系
持续壮大高科技种子种苗产业,做强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业科技服务业2个乡村现代服务业,做精蔬菜、水果、花卉3个特色种养产业
“六片多点” 总体布局
主要包括海沧区东孚片、集美区灌口-后溪-侨英片、同安区莲花片、汀溪-五显片、翔安区新圩-大帽山片和内厝-香山片等六个片区
海沧东孚都市田园综合体、翔安西岩山都市田园综合体等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
本报讯 (记者 吴晓菁)当都市田园插上科技的翅膀,当传统村落玩转“三产融合”,厦门的乡村产业发展即将开启“高能模式”。在昨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资源规划局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最新编制的《厦门市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指引规划(2024-2035年)》(以下简称“规划”)正式发布。
该规划是福建省首个市级层面的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指引规划,为厦门未来的乡村产业发展“划重点”——打造“六片多点”的乡村产业发展总体布局,用“两头在厦,中间在外”的理念,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。
目标方向
打造两岸高附加值特色农业融合示范区
规划明确,厦门始终秉持“两头在厦,中间在外”发展理念,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,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厦门特点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。
上游发展农业科技,中游推动特色种养精品化,下游延伸消费场景——规划提出要紧抓厦门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,依托优质的科创资源、良好的产业支撑、高质量的现代服务、开放的政策环境来不断提升乡村产业的附加值,构建具有厦门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,将厦门市打造成为两岸高附加值特色农业融合示范区。
空间指引
打造“六片多点”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布局
规划形成了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,通过对乡村地区的产业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,对地形较平坦、坡度较低、公共设施配套相对较完善、道路交通密度相对较高的乡村地区进行综合筛选,遴选出我市乡村产业发展较为适宜区域。在这些区域重点打造形成“六片多点”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布局。
规划结合各镇街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条件,对各镇街产业发展空间也提出了具体指引。
规划还明确了乡村产业用地正负面清单,采用清单式的方式明确哪些产业项目适合在乡村做,哪些产业项目不能在乡村做。
保障机制
建立乡村建设用地指标库
规划还明确我市乡村产业项目的保障机制,确定了我市乡村产业项目主要实施路径。接下来,我市将建立乡村建设用地指标库,每年策划生成下一年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清单,滚动更新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库,对年度项目库进行分级分类有序实施,从项目策划上不断推动乡村产业项目的实施。
责任编辑: 周雪荧,赖旭华